“磐安有一大批生态药蜜产业的‘科技土专家’‘科技头雁’,在产业发展中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,积极投身磐安药蜜产业公益事业,并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发展。”近日,磐安县生态药蜜产业协会会长倪伟成对记者说。
当日,在磐安县蜂农陈云进的家庭蜂场里,刚刚获评县级“科技头雁”的厉河海,正手把手地指导蜂农如何应对高温断蜜期的管理难题。像这样“科技土专家”现场传经送宝的场景,如今在该县的蜂场之间越来越常见。日前,该县创新启动药蜜产业“科技土专家”与“科技头雁”遴选,首批5名“科技土专家”和10户“科技头雁”家庭脱颖而出,为当地药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。
作为“中国药材之乡”,磐安县始终将生态药蜜产业视为中医药大健康“一县一业”主导产业的重要一环。为加速乡村人才振兴,该县科协联合县生态药蜜产业协会,聚焦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,创新开展此次药蜜产业科技人才遴选,旨在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。
据悉,这群“科技土专家”主要来自生产一线,是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行家里手;而“科技头雁”则更侧重产业引领和创新示范,带动蜂农共同发展。两者相辅相成,构建起覆盖药蜜全产业链的乡土科技人才梯队。
“这段时间蜜蜂采蜜困难,要及时补充饲料,加强蜂群管理。”拥有40多年养蜂经验的厉河海分享着他的经验。作为大绿园土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,他带领15户蜂农共同发展,管理着1000多个蜂箱,帮扶足迹遍布该县各乡镇。
药蜜产业具有不占地、投资少、可持续的优势。自2018年以来,磐安县持续开展林间养蜂技术培训,累计培训超3000人次,并组织500多人次参加省市级培训,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。此次遴选“科技土专家”和“科技头雁”,正是为了进一步织密本土科技服务网络,让技术指导更精准对接蜂农的需求。
“开展药蜜科技人才遴选,既是培育本土人才、树立产业标杆的需要,更是‘做给蜂农看、带着蜂农干’的关键举措。”该县科协主席胡平良表示,将加强跟踪服务和培育指导,充分发挥这批人才的作用,推动磐安药蜜产业做优做强,让优质药蜜走出大山、香飘万家。
如今,这批“科技土专家”和“科技头雁”正活跃在该县各蜂场,成为助推药蜜产业发展的“金种子”。他们用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,为磐安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“甜蜜力量”。